 
達娜伊谷溪屬於曾文溪上游之集水區,溪中俗稱苦花的「?魚」,數量豐富。過去,經常有外地人前往毒魚、電魚,危及村民飲水的安全,同時破壞了原有溪流的自然生態。後來,在前鄉長高正勝的發起下,村民紛紛將原本屬於各氏族的漁場貢獻出來,組成「溪流保育協會」。
保育計畫從1985年展開一連串的協商和籌畫。1989年正式成立「保育隊」,並組成「河川保護委員會」,由村民自動自發組成河川巡邏隊,防範電魚、毒魚,並加強河川污染防治工作。經過數年的努力,達娜伊谷溪恢復清澈,魚群清晰可見,溪中自然生態也因此恢復生機。1992年,山美村獲得農委會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。1994年7月再成立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」,希望以社區型態來經營該村的觀光事業,帶動產業發展。1995年1月開放「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」。2002年時,山美部落更因達娜伊谷溪保育之成功,獲得總統文化獎。如今,「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」已然成為阿里山區一處新興的旅遊點。更因為生態保育成功,帶動農業產業發展。
達那伊谷公園共有三處賞魚區,在第一處賞魚區,是魚群最多的地方。當陽光強烈時,翻身刮食石頭上藻類的苦花便閃耀出銀白光茫。沿著指標步行到第二、第三賞魚區,距離不到30分鐘的路程。魚群分佈與第一賞魚區不同。這兒往往有其他魚種台灣石和馬口魚加入。台灣石>因為身上有7條縱紋,會隨著魚齡的增長越變越淺,但不會消失。馬口魚其側線完全,向下彎曲呈山谷形,從鰓蓋以後有1條稍寬的藍黑色縱帶,一直延伸到尾柄末端。目前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」提供解說預約登記和旅遊諮詢建議。電話05-2513022(05-2586994)。進入園區必須收門票。
山美社區獲得省農林廳的青睞,被選定為「富麗農村」規劃地區。由生態保育活動,進而發展出亮麗的社區整體營造成績,在國內來說,是相當特殊的成功案例。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入園須收門票。有關達娜伊谷溪步道之旅遊詳見(步道之旅──達娜伊谷溪步道),背景和緣起則見(達娜伊谷溪生態保育緣起和經營之理念)。自然生態公園Tel:05-2586994。 |